春天無精神身重重 3款簡易湯水解春困

健康資訊

發布時間: 2017/03/07 12:12

最後更新: 2020/05/18 12:57

分享:

分享:

春天到了,你有無昏昏欲睡的感覺?註冊中醫師許懿清指出,春困是一種似病非病的狀態,但可以人感到渾身不適,經常感到昏昏欲睡、疲倦、嗜睡、四肢乏力、身體重墜。

而且有時還感到飽滯或食慾不振、大便濕爛或膠黏、尿黃、肩頸痠痛、少氣懶言等徵狀,有些老人家更會有「瞓極都唔夠」的情況。

她解釋,春天是冬向夏轉換的過渡季節,冷暖空氣頻頻交替出現,氣溫忽高忽低,氣壓變化也大,身體為了適應這種氣候變化,需要消耗大量體能,於是容易覺得疲倦、嗜睡,再加上春季天氣陰沉又潮濕且黏滯,濕重下難免使人感到身體沉重困倦、不願意活動。

事實上,春困情況在北方較少,但南方則較為嚴重,潮濕的氣候是原因之一。

【延伸閱讀】紓緩經期腰痛   首要KO腎虛血虛  

身體濕重可加重春困症狀

許醫師稱,北方的春天較為乾爽,不似南方會有濕漉漉的回南天,經常潮濕多霧,而環境中的濕氣可加重體內的濕,若在秋冬沒有做好身體防護,平日又沒有足夠的休息,再加上飲食不節,常吃生冷凍食,到春天時便容易因陽氣不足,令濕邪留在體內形成春困。

註冊中醫師許懿清表示,春天潮濕的天氣是引致春困的原因之一。(湯炳強攝)

她續說,中醫認為「春應肝」,對肝血不足的人來說,或攝生不當、積勞內傷均可導致氣虛,而本身脾胃虛弱的人,若陽氣升騰和疏放不調,也容易造成濕困,引起精神不振、疲倦乏力等春困的症狀。

春困雖不是病,卻顯示身體狀態不佳,可成為疾病入侵的時機,因此需要做好防春困的措施,健體強身以防病未患,而要預防及排解春困,便要從日常生活着手。

適當食療助解春困

許醫師表示,堅持每日有適量的運動,尤其假日或空餘時間應多往郊外活動,呼吸新鮮空氣,但就提醒市民要避開雨霧,否則打霧加上吹風,便容易受病,故行山健身不宜過早,待霧氣散去才出動會更好。

她又稱,春天進補應以健脾化濕、補虛益氣血、固肺補腎,以填精補腦、提力抗乏,日常可多吃蘿蔔、馬鈴薯、瘦肉、蛋類、豆製品、新鮮蔬菜及水果等等,原因是這些食物含有糖份及豐富維他命,有助促進體內糖及其他物質代謝,有利於改善腦組織的能量供應及保持清醒狀態,至於藥材則可選用淮山、杞子、黃精、核桃、北蓍、黨參、紅棗、黑棗等等。

3款解「困」湯水

1. 眉豆粉葛赤小豆土茯苓瘦肉湯

材料:眉豆 、赤小豆各1両;蜜棗5粒;土茯苓1斤;生薑3片;粉葛2斤;瘦肉1斤;鹽少許。

製法:豬肉洗淨後切件,汆水;土茯苓洗淨去皮,拍碎成小塊;其他材料浸透洗淨。將所有材料放入煲內,加入清水12碗,煲滾後改用文火煲2小時,加鹽調味,即可飲用。

功效:健脾調中,利水消腫的作用,可以通暢小便,消除疲勞,健脾開胃,補益身體。

2. 核桃栗子淮山瘦肉湯

材料:核桃(連衣)、栗子肉各2両;淮山、扁豆各1両;南棗5粒;瘦肉 1斤;生薑3片,鹽少許。

製法:豬肉洗淨後切件,汆水,其餘材料洗淨,然後將所有材料放入煲內,加入清水10碗,煲滾後改用文火煲1.5小時,加鹽調味,可供飲用。

功效:此湯健強脾胃、滋腎固精,補氣養血。症見日間嗜睡,夜晚又難入睡,且易醒,不能熟睡,尿黃濁,胃口差,不思食,大便不盡或大便爛,舌白苔厚,或兼有水腫、眼腫者最適合飲用。

3. 補氣化濕茶

材料:黨參、北芪、白朮各5錢;雲苓1兩;陳皮1小塊;大棗4粒。

製法:所有材料洗淨後放入煲內,加入清水5碗,煲滾轉文火煮35分鐘即成。

功效:升陽袪濕,補氣養血,袪濕又令人不攰。

【其他熱話】飲水黃金時間表 營養師教你按體質補水

【其他熱話】想減肥要揀升糖低食物 營養師教你「揀飲擇食」

【其他熱話】父母走到生命盡頭 女兒拼死拯救還是忍痛放手?

【其他熱話】癌症一家的吶喊:我們不知住在手機發射站下【有片】

撰文 : 張意宇 TOPick